共建美好社区
“整村授信”赋能乡村振兴 广东金融创新绘就城乡协调发展新图景
文章出处:
作者:
阅读量:264
发表时间:2025-07-11
最新广东社区头图.GIF



2025年是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节点,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收官之年。作为金融助力 “百千万工程” 的重要抓手,广东“整村授信”模式持续深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以行政村为单元开展批量预授信,通过农户信息建档、信用评价等机制,将零散信贷需求转化为集中化金融服务。这一模式得到广东省金融支农促进会各会员单位 广泛推广,成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整村授信”是指以农户信息建档和信用评价为基础,以客户信用为主要保证,以行政村或信用村为单位进行批量预授信为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发放贷款的一种业务模式。通过“整村授信”的业务模式,可将零散的贷款需求变为集中、可量化处理的信贷需求,能降低金融机构贷款管理成本以及农户贷款成本,同时降低和控制信用风险。


图片 1.png


信用筑基 + 金融活水 破解农村融资难题激活发展动能


作为“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支撑,广东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推动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向农村聚集,走出了一条具有岭南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


在制度设计层面,广东构建了 “政策 + 机制” 双轮驱动的保障体系。省级多部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支持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出台《广东省信用村 “整村授信” 实施指引(试行)》,将整村授信纳入《广东省金融支持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工作方案》,形成 “信用 + 产业” 市场化链接机制。同时,推动广东省农业融资担保公司上线专属产品,通过风险缓释机制为涉农主体增信,破解 “担保难” 瓶颈。


多维联动 + 特色赋能 构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新格局

在河源市紫金县,邮储银行向138个信用村的306位致富带头人发放信用贷款1.73亿元,带动当地油茶、茶叶等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在潮州联饶镇,农商银行联合省农担推出“整村授信+农担”荔枝专项贷款,为核心产区种植户降低融资门槛,助力 “岭南佳果” 品牌升级…… 广东将整村授信政策与“百千万工程”深度融合,推动形成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双向流动的生动局面。


图片 2.png


资金端创新产品矩阵,金融机构开发出 “民宿贷”“农旅融合贷”“美丽乡村贷” 等专属信贷产品。韶关始兴农商银行向新村村批量授信2043万元,支持“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种植蔬菜2200亩,年产值达2774万元,打造“优美青”绿色蔬菜品牌;汕头海湾农商银行与达濠街道青盐社区共建“信用村”,4000万元预授信额度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创业提供金融支撑。


人才端释放返乡创业活力,政策吸引超10万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投身乡村建设。在梅州梅县区,整村授信政策配套“新农人创业贷”,支持返乡青年发展电商助农项目,带动农产品线上销售额年增长 30%。技术端促成农业科技企业与信用村建立长期合作,华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通过“整村授信 + 技术帮扶”模式,在清远连州推广连州菜心标准化种植技术,使亩均产值提升40%。


图片 3.png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广东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三年超过城镇居民,城乡发展差距持续缩小。这种“金融赋能—产业升级—共同富裕”的闭环生态,不仅解决了传统涉农融资“小、散、急”的难题,更构建起要素流动的市场化机制。


从粤北山区到岭南水乡,广东整村授信政策如同一根“金线”,串联起广东乡村振兴的万千图景。随着政策效应持续释放,这种将金融创新与农村治理相结合的“广东模式”,正为全国城乡协调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本,彰显金融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价值。下一步,广东省金融支农促进会各会员单位将持续开发“整村授信”产品,让更多金融“活水”浇灌希望的田野,为“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编辑:广东社区网·共建湾区美好生活

有边界尾图.jpg


首页
湾区九市
镇街社区
社区品牌
身边爆料
首页
湾区九市
镇街社区
社区品牌
身边爆料
湾区九市
镇街社区
社区品牌
身边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