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今年2月以来,白云区将网格化服务管理作为社会治理精细化的抓手,在全区划分3116个综合网格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绿化管理、文物保护、林业资源的“人防+技防”立体管护体系,推动了网格化管理信息化、专业化、精细化,守护绿水青山。
明晰“流程图”,发现问题立即层层上报处置
据了解,白云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绿化管理、文物保护、林业资源管护等工作,纳入了网格化管理,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监管服务全覆盖。
白云区各镇街及区城管、文化、农业农村和网格化服务管理等职能部门,逐步完善了绿化管理、文物保护、林业资源管护等工作职能入格。全区在原有工作责任区划分的基础上,按照“专业网格+综合网格”工作模式,划分了“区、镇街、村社”三个层次的城市绿化管理、文物保护、林业资源管护等工作的专业管理网格,与全区3116个综合网格,建立了“一对多”的对应关系,形成了绿化管理、文物保护、林业资源管护等工作由村社到镇街再到专业部门的完整、精细、清晰的网格化管理“流程图”。
江高镇石龙社区网格员巡查文物建筑和风社学。
“也就是说,综合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如果发现绿化、文物等有受损等情况,可以第一时间通过白云区网格化指挥调度平台,采集上报网格事件,再由网格中心将事件流转至相关职能部门处理。”白云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以文物保护网格化服务管理事项为例,其一般处置流程分三步:当综合网格员发现传统风貌建筑、文物建筑有施工、破损、坍塌、倒塌等情况后,及时采集上报;镇街网格中心将事件流转分派至镇街职能部门现场核实,处理问题;如核实发现存在无审批手续施工或建筑受损的情况,上报至区网格中心,流转分派至区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处理。
建立绿化数据库,树木有了“电子身份证”
为推进网格化管理绿化、文物保护、林业资源管护工作,白云区全面做好前期信息摸查工作。据统计,白云区共摸查了区管道路36条、区管公园5个、行道树4.3万株,摸查绿地面积106万平方米,建立起道路绿化、公园、古树名木等相关数据专题库。
与此同时,白云区开展了为行道树设置树木“身份证”工作。“每棵树都有一张‘身份证’,种类、树龄、栽培年份等信息一应俱全,我们还给每棵树都制作了独一无二的编码。”白云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均禾大道、云城东路、汇景路等8条主要干道上的1535棵行道树,均已设置“电子身份证”,这些“有身份”的树木也将纳入网格管理,与全区3116个综合网格建立对应关系。
均禾大道、云城东路、汇景路等主干道上的树,均已设置“电子身份证”。
此外,为做好科学绿化,白云区还积极研发智慧园林信息平台,构建全区绿化“一张图”, 针对园林、绿地、公园等各类绿化要素,建立数据档案,监控实时状态,调度养护作业,提升运营服务,推动绿化工程。通过高科技手段与园林管理工作相结合,为园林绿化规划、日常养护管理、社会化服务提供科学管理依据,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可视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管理效率。
“我们以后可以根据这些图形和分析,查看单一树种在城区的分布情况,为下一步的种植计划、园林规划提供参考。”上述负责人举例说,当公园的服务半径覆盖率不足时,就能通过这种方式,直观看到哪里的覆盖率不足,再以此为依据制定规划。过去这些都通过人工测算,十分耗时耗力。
智慧园林信息平台。
印发系列责任清单,做好巡查监督工作
不仅如此,白云区还专门印发了“发现、处置、抓落实”三份系列责任清单,积极做好巡查监督工作。
“全区各职能部门要增强网格化管理的意识,压实网格化管理的工作责任。在工作职能入格后,各职能部门的人力、资源也需要下沉至网格,落实好日常巡护、问题处置等工作。”白云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接到群众求助称,树木枝干折断跌落,阻碍车辆通行。网格员迅速上报事件,相关部门到场进行了清理。
白云区围绕“站岗、放哨、拉警报”,列明了巡查员、文物保护监督员、护林员责任清单,突出日常巡查、任务完成、预警等综合网格化管理细节,明确做什么、怎么做。
同时,围绕“执行、处置、快反应”,列明了相关部门的责任清单,建立强化树木保护制度、林长制工作方案、文物保护等实施方案,厘清基础建设、任务保障、行政执法和应急管理等方面的职责分工。
此外,白云区围绕“部署、协调、抓落实”,建立完善了全程闭环的督查考核制度清单,形成“林有人管、树有人护、责有人担”的工作局面。
据悉,为切实保护好全区在册的319株古树名木及自然环境,白云区将古树名木及其后续资源纳入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内容,不仅加大管养和保护力度,加强建设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把关,还建立了古树名木及其后续资源有效保护管理的长效机制,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破坏行为。各镇街要一一对应综合网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责任人,并经常性地对其保护和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监督,夯实养护管理责任。
来源:白云政法
编辑:叶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