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人物】卢雪,资深临床心理咨询师、白云区社会心理服务公益团优秀专家
因好奇入行,在助人自助中前行
18年的心理咨询生涯,在卢雪老师的生命轨迹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当初踏入这一行业,源于她对人心的那份强烈好奇。她总在思考,为何人与人之间脾气性格差异如此之大,有的温柔似水,有的却暴躁如火;有的人生幸福,有人却活在苦闷中。
在多年的咨询实践里,她渐渐看清:原来是认知和人格特征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人生发展。尤其当她接触到大量案例后发现,像指责型人格者习惯向外攻击、追求完美型人格者对自己苛责过甚、悲观型人格者总是陷入负面预期,这些人格特征往往让他们更容易成为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的易感人群。而长期被这些心理状态困扰,又常常会衍生出各种躯体疾病 —— 从常见的高血压、睡眠障碍,到严重的中风、冠心病,甚至癌症,这些由心及身的连锁反应,更让她意识到人格特质对生命质量的深远影响。
正是这份对不同个体的探究欲,以及对人格与身心健康关联的深刻认知,引领她更坚定地走进了心理咨询的世界。而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帮助他人梳理情绪、调整认知,也学会了与自己和解。面对自身的拖延、焦虑等问题,她懂得了如何关照自己,因为她深知,只有先照顾好自己,才有足够的能力去温暖和帮助他人。
凭耐心介入,于细微处唤醒心灵
随着父母自我觉察和觉醒,奇迹发生了,在第12个月时,孩子打开了房门,走出了那个封闭的小空间,见天见地见宇宙见所有人。这个案例让卢雪老师深刻体会到,家庭养育环境和父母的觉醒状态对孩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细微的改变积累起来,便能汇聚成强大的力量,撬动家庭困境中的局面。
卢老师指出,青少年儿童心理问题大多和家庭教养模式有关,青少年最容易出现厌学、手机游戏成瘾、社交障碍、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等,所以,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父母要学会自我觉察、自我觉醒、自我提升。
怀热忱加入,让树洞成心灵港湾
当“白云树洞”公益团组建时,卢雪老师毫不犹豫地加入其中。在她看来,“白云树洞”意义重大,它是一个能为人们提供心理支持、情感倾诉和互助交流的平台,就像一个可以让人安心倾诉、释放压力的心灵港湾。参与其中,不仅能为他人带去帮助,还能提升自我价值感,让社会充满更多温暖。“日行一善,陷入困境的人都需要旁观者给予一点光亮,一点温暖,众人拾柴火焰高。今日为他人抱薪者,他日必会享受到社会温暖的回报。” 卢雪老师感慨地说,“白云树洞,是大家共同的心灵家园,欢迎每个人都来参与。”在回复求助帖的过程中,她切实感受到了这份公益事业的价值,每一次的回应都承载着求助者的信任,也让她更加坚定地在这条公益路上走下去。
以专业护航,于治理中筑牢根基
作为广州市中心城区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区域,白云区近年来始终立足实际破解治理难题,将心理健康服务深度嵌入基层社会治理,构建起“123456”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全力推动社会心理专业化服务实现深对接、全覆盖,已取得显著初步成效。白云树洞社会心理服务平台作为白云区精心打造的“五个服务平台”之一,聚焦社会大众的心理健康需求,构建起全民心声倾诉、AI小云陪伴、爆款心理测评、心理个案求助、社群阳光生活的五维服务体系,为白云居民培育阳光心态、塑造有为精神提供了有力支撑,更拓宽了全区社会心理服务的覆盖广度。
在这一治理实践中,作为公益服务团专家,卢雪老师深刻洞察群众心理疏导与危机干预的关键价值,将其喻为基层治理的 “情绪调节器” 和 “安全稳定阀”。她认为,依托社区心理服务站、白云树洞等平台推动情绪问题精准识别,能助力矛盾化解前移。正如 2024 年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基层心理筛查使群体性事件发生率下降37%。同时,持续的心理服务有助价值观正向引导,培育居民积极心态,为基层治理创造良性心理环境。
卢雪老师用18年的坚守,在心理咨询领域默默耕耘,无论是在日常的咨询工作中,还是在“白云树洞”的公益服务里,她都以专业的素养和温暖的爱心,守护着群众的心灵家园,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专家支招】
Q:对于正陷入心理危机的人群,您最想跟他们说的一句话是?
A:人活着遇到困难挫折是正常的,也许此刻你泪流满面,心力交瘁,迈不开脚。但是,此时此刻,请你抬起头来,抬高一点,你会看见满天星光闪烁,你会看见有人在街上奔跑,脸上洋溢着自由和快乐的笑容,有人在笑,声音清脆如铃,有人哭,泪水滑落脸颊。人生如果从来没有任何麻烦,那可能你过的是一个虚假的人生。接受麻烦,享受麻烦,解决麻烦,这是一个既充满泪水又充满欢笑的世界。我们不要因为5分钟的痛苦,丢掉23小时55分钟的快乐!
Q:心理咨询师也是人,也会有烦恼。作为心理咨询师,当您有心理困惑的时候,会采取什么方法尽快走出困境?
A:作为心理咨询师,长期接触情绪低落的来访,无形中也会被易感染消极的情绪。心理咨询领域被称为“替代性创伤”或“共情疲劳”,这是助人职业常见的职业风险。我释放压力的方式包括:跑6公里、游泳、唱歌、爬山、去野外赏一朵花、去吃一碗凉粉……总之,要去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这些自我调节方式看似单一的,其实共同构成完整的自我照顾体系。例如跑步、游泳,属于生理调节,通过有氧运动促进内啡肽分泌,从生理层面缓解压力;唱歌属于艺术表达,运用右脑创造性活动平衡左脑的理性分析工作;爬山、赏花是自然疗法,利用自然环境实现注意力转换和压力恢复;吃凉粉是感官愉悦,通过味觉刺激获得即时正向强化。特别是这些活动具有可量化(6公里)、可重复的特点,这种结构化设计能有效预防职业疲倦耗竭。不仅我们心理咨询师,每个人都可采取这样的方法解压。
编辑:广东社区网·共建湾区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