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i志愿平台上志愿服务时长达20000小时的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已有10年。从清理民宅办厂,到2020年人口普查,再到现在的大型核酸检测,她都参与其中,是棠下南社区居委主任卢贤文的老朋友了。2021年6月,李恒接到了卢主任的电话,得知棠景街热正在推行城中村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后,热心肠的李姐毫不犹豫地参与到活动中。
6月18日,家住同和街的李姐早早起来,坐上了早上七点的公交车前往棠景街,赶在八点前“打卡上班”。记者见到她的时候,她正在一间蔬菜档口前指引档主打扫档口周边地面上的散落垃圾。
“我是6月3日到棠景这边的,到今天刚好半个月了”,李姐说道,“刚来这边的时候,这些巷口都堆满了垃圾,巷子里面还有很多住户在家门口堆放纸皮等可回收物,不仅影响环境卫生,滋生蚊蚁,而且还有安全隐患!”
(这是李恒以前拍下的照片)
据了解,李恒和她同伴们实行“两班倒”,一班从早上的八点到中午两点,另一班从中午两点到晚上八点,她们每天都会在村巷内守点和巡查,对乱丢乱放的居民进行宣传教育。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不理解,主要是因为这是他们一辈子的习惯,突然要让他们改变,这一定很难接受”,李姐和记者说道。但在李姐不断告诉大家垃圾费的钱只是帮忙处理垃圾的费用,而不足以帮忙运送垃圾后,垃圾分类渐渐地得到了大家的理解。李姐笑着和记者说:“现在和半个月前比已经好了很多了,大家都会很自觉的把垃圾带出去站点投放了。”
(记者6月18日拍摄的照片)
在记者问到现阶段是否取得了一定成果,能否适当休息下的时候,李姐笑着说还不行:“现在还是有少部分人不自觉,趁着我们的视线死角乱扔垃圾,这种行为仍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为了制止这种行为,李恒和她的同伴还会寻找宣传牌贴在墙上,记者还在宣传牌上看到了李恒是的手写提示。李恒解释道,她总觉得字不够大,担心街坊邻居没有注意到,希望通过手写大字的形式,能够减少一些垃圾乱扔乱放的现象。在路上,碰到了一位住在这里的阿姨,她和记者说道,“真的要谢谢她们(志愿者队伍),以前一下雨这里整条巷子都是臭味,现在前天刚下了雨,但是空气都比以前清新很多啦”。
(李恒和她的同伴) (李恒和同伴做的宣传牌)
玲姐是棠下村委组织的志愿者队员,她告诉记者这里最辛苦的就是李姐带领的开心E家志愿者,他们很多人中午都要等到两点才回家吃饭,尤其是李姐,因为家住得远,坐公交得一个小时才到家,所以中午通常只是先吃自己早上带来两个包子充饥,或者有时候干脆不吃。
(志愿者李晓云在休息时间看书放松)
在记者问及工作中有什么困难时,李姐表示暂时还没有什么困难,些许不方便的事情自己都可以克服,但是希望在暑假期间可以有多一些志愿者的名额,让学生们也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通过切身体会,让年轻人更好地认识垃圾分类工作。
(李恒在巷口巡点)
(从左到右依次是李恒、芳姐、娇姐、玲姐)
(玲姐指引住户不要乱停乱放共享单车)
编辑:梁灿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