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推出白云树洞社会心理公益服务团专家专题系列报道。
【本期人物】曾汇晶,广州市晴朗天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心理咨询师
从对心理学有兴趣,发展到大学学习的专业,继而成为职业心理咨询师,不知不觉已八年时间,曾汇晶把兴趣发展成职业,也把对心理咨询的热爱刻到了骨子里。在这位资深心理“科班生”看来,与不同的生命故事相遇,是一件很“酷”的事情,而她也很享受与人的心灵打交道的过程。
谈职业:助人的同时自身也得到成长
从业这8年时间里,曾汇晶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个案,其中一个线上的案例让她印象特别深刻,也备受鼓舞。
那是2020年疫情爆发的时候,曾汇晶所在的机构组建了一支名为晴朗天“抗击疫情,安心行动”心理援助小组,面向大众提供心理热线、邮件等求助渠道。一封求助邮件引起了作为团队组织策划者和咨询师志愿者的她的注意。一个高一学生在邮件中洋洋洒洒地写了1000多字,描述了自己家庭沟通、人际关系、情绪方面的一些困惑,而长久的积压在疫情下瞬间爆发,让其感到孤立无助。当看到心理援助小组的公益行动邮箱后,便发来邮件倾诉。高中生最后还附上一句“不管会不会回我,不过谢谢你,倾听我的故事”。
深夜看完邮件后,曾汇晶感到非常触动,“我们的公益行动被有需要的人看到,并且被信任,他们愿意向我们去倾述,而且我们也能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曾汇晶表示,当晚回复完邮件已是11点多,深感“心理志愿者”这一身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后来,她与这位来信者以邮件的形式进行了六次交流,最后一次来信者回复了一句“谢谢”。在这个过程中,曾汇晶通过专业的知识给求助对象提供支持和帮助,让对方从中受益,在助人的同时,她自身也得到了滋养和成长,“我觉得这就是(作为心理咨询师)最有意义的地方。”曾汇晶坦言到。
谈公益:担起陌生人的信任共建和谐社会
也许,正是此次作为心理志愿者的使命感和志愿精神所驱动,当白云区上线了“白云树洞”小程序,并组建“白云树洞社会心理公益服务团”时,曾汇晶便毅然加入其中,光荣地成为公益服务团专家组的一员,而且,至今她在回复求助人求助帖子的数量排名中位居前列,积极性、活跃度可见一斑。
曾汇晶认为,“白云树洞”是一个很好的线上心理服务平台,将大众、专业的心理团队等资源整合在一起,切实地帮助到有需要的人。在她看来,一个陌生人愿意在线上平台去倾诉自己的困扰,这本身也是一种信任,“作为公益团的一名心理咨询师,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承接起这份信任,给到对方一些理解和支持。”
在后疫情时代,大众精神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随着大众对心理方面的需求逐步提高,作为心理咨询师,曾汇晶更感做好群众心理疏导、危机干预等方面工作的重要性。她表示,社会心理服务走进群众,在为大众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的同时,也让大众对于心理健康的概念有了更多的理解,提高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这对于全面铺开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具有促进作用。从社会治理层面来说,心理咨询师能够结合专业的心理技术,将一些问题化解于基层,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因心理问题引发的各类社会不稳定因素,从而切实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专家支招】
Q:对于正陷入心理危机的人群,您最想跟他们说的一句话是?
A:或许你正在经历一段“不寻常”的时光,辛苦啦!独自承受是一种坚强的表现,但主动求助不失为一种智慧的行为。
Q:心理咨询师也是人,也会有烦恼。作为心理咨询师,当您有心理困惑的时候,会采取什么方法尽快走出困境?
A:我每天会给自己至少半小时的时间去放松,做自己喜欢的事,看剧、追综艺、拼积木、运动、享受美食等。我罗列了一张清单,把想做或喜欢做的事情都写上,有时候不知道要做什么就随机选。还有一个,我认为很有用的方法就是与人沟通。我每天会跟家人、好友保持沟通,哪怕只是说几句话,与人链接这个过程能让我感到被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