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良好的社会心态是社会发展稳定的前提,是社会治理及其创新得以有效进行的强基之本。一直以来,广州市白云区将心理健康服务嵌入基层社会治理中,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民生实事来抓。目前,白云区实现了24个镇街第三方社会心理专业化服务全覆盖,中小学校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建有率达100%,专职心理教师配备率达100%。随着今年7月白云树洞微信小程序的上线,以及白云树洞社会心理公益团的组建,白云区构建起“线上发布心声及专业心理疏导+线下镇街社会心理服务站心理疏导及危机干预”的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模式,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广泛宣传各级心理援助资源,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寻求心理帮助,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因心理问题引发的各类社会不稳定因素,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将今年以来白云区镇街社会心理服务站心理干预的部分优秀案例整理成篇,以期读者能从中收获一二,更好地以健康、积极的心态生活、
在三孩家庭中,父母应如何平衡孩子们各自的家庭地位?老大出生的时候,是三口之家里唯一的孩子,因而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照顾;老二出生的时候,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也还是可以被父母关爱;而等到老幺出生,老二就变成了既不大也不小的中不溜孩子,父母在老大身上寄予殷切的期望,在老幺身上付出大多数时间和精力,便很容易在不知不觉间忽略了老二。因此,和哥哥/姐姐或者弟弟/妹妹相比,“中间娃”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也最容易因为父母对其他兄弟姐妹的偏爱而产生不满的情绪。
今年3月,白云精康医院心理咨询师在龙归街道心理服务站驻点时接待了小L母女。母亲在网络上看到街道社会心理服务站提供免费心理咨询帮扶服务,便带着女儿小L前来咨询,希望能够纠正孩子持续两年的偷窃行为,让其深切明白偷窃行为的错误。而恰好,小L就是一个“中间娃”,上有读初中的姐姐,下有才2岁多的弟弟。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10岁的孩子产生偷窃行为并持续了两年之久无法纠正?
母亲的无奈:女儿“爱上”偷窃苦劝无果
10岁的小L从2021年开始有偷窃行为,喜欢偷拿同学的钱、翻看同学的书包,并且从家里拿租房钥匙进入别人的出租屋翻东西。家人曾带其到医院心理门诊治疗,医生建议家人多加疏导。然而,一家人苦口婆心教导了近两年,仍未见其改善。而小L的这个偏差行为也影响了其学业及生活,很难交到好朋友,被同学们排斥。家人心里很无奈,也一直在寻求解决的办法。
干预介入:建立信任→挖掘
心理咨询师从父母和学校方面收集小L的行为表现,初步评估小L的行为外显表现情况和程度,与小L和母亲进行了多次会谈。
在前期会谈中,小L逃避谈论自己的偷窃行为,认为咨询师会对其进行严肃的品行教育。咨询师遂在会谈中与小L讨论案主感兴趣的事情,运用共情、理解、积极倾听等技术和小L建立信任关系,在会谈中把焦点逐渐聚焦在小L的偏差行为上,倾听小L对自己偷窃行为的看法。
在咨询师不批判、理解和共情下,小L对咨询师表达了自己出现“偷窃”行为只是“觉得好玩”“好奇他们书包里是什么”。咨询师运用具体化的技术,和小L共同回想第一次、自己认为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偷窃以及最近几次的偷窃行为中,自己对于偷窃前后的自我心理的情况以及变化。在小L的表达中,咨询师运用澄清、重复、支持和总结等咨询技术,挖掘到小L在偷窃中的潜意识想法:刚开始,确实是出于好奇、好玩的心态,但当偷窃被发现后,老师、父母的关注让她意识到原来这样“父母会更加关注我”。虽然在多次批评教育下,小L也知道偷窃行为是羞耻的、让人失望的,但这样做能让父母好像很重视、关注、在乎自己。于是,小L就在这股内驱力的推动下进行重复的偷窃行为。
当咨询师意识到这一点并且把小L的这个潜意识,运用开放性语言提问以及澄清、总结出来的时候,小L默默地流泪了。原来,小L在家里排行老二,自从姐姐上初中后,父母很关心姐姐的在校表现,而当2年多前弟弟出生之后,父母的重心又转移到弟弟身上,小L便从家里最受关注、最得父母喜爱的孩子,变成了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中间儿”。
经过多次会谈,咨询师确定了小L偷窃行为的深层原因并非浅层的好奇心理以及错误的认知,而是为了获得父母更多的关注和陪伴。在随后的与小L母亲的会谈中,母亲也坦承对小女儿的关注确实比以前少了,却没想到这个疏忽对小女儿影响这么大。
在后期开展的家庭会谈中,小L与母亲打开了心扉,小L把自己的委屈和希望父母怎么做的具体想法说了出来。同时,父母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还是很爱小L,只是和小时候相比,对小L的关注方式改变了,认为小L长大了,有时候能够自己去处理一些事情。
与此同时,咨询师还为小L输入积极的认识:小L有着自己的闪光点,无需用错误的行为去吸引他人注意,应学会表达感受和进行沟通。
为了更快速有效地纠正小L偷窃的偏差行为,咨询师采用正强化法和代币制,为小L及其父母布置家庭作业,通过日常化和正强化的规则,及时鼓励小L的亲善行为,让小L感受到不偷窃的鼓励,进而达到减少和消除其不良行为的目的。同时,建议父母在日常中坚持用正面的语言、态度和亲和的肢体行为去表达对小L的关注,让小L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意。
在社区、学校、家庭的共同关怀下,经过三个月的介入,小L的偷窃行为已得到较大改善,自从会谈后再也没有偷窃了,与同学相处友好,与父母的亲子关系变得和谐了。
【案例总结】
心理咨询师认为,在对如同小L这类的儿童青少年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时,第一要同理其感受,运用正面肯定的语言进行会谈交流,让孩子们知道咨询师和他们站在一起,从而获得来访者的信任。结合来访者的家庭环境,在儿童青少年的诉说中敏锐察觉到其行为偏差背后的深层原因,如是否为了引起注意?是否因为正处于对世界的好奇探索中,而非恶意的主观性?是否因为太在意老师家长的批评但却不知道如何处理而让自己变得更加恶劣等?或者在哪里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而导致的后续偏差行为。给孩子们说出来的机会,也是纠正孩子偏差行为的第一步。第二,是要善于发掘来访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如父母,同辈群体等,如果社会支持系统尤其是家庭成员愿意一起改变的话,将会是事半功倍。
【温馨提醒】
“白云心理”微信公众号、“白云树洞”微信小程序是白云区政法委、区卫生健康局针对辖区居民开发的提供精神、心理健康科普相关资讯及健康测评的线上平台。当出现自身无法解决的心理困扰时,除了到就近的社会心理服务站求助心理咨询师外,各位家长、当事人还可以在“白云树洞”微信小程序发布心声和求助,后台工作人员会及时地将求助转介给白云树洞社会心理公益团的专业心理师,由他们进行专业答复。
据统计,目前白云树洞微信小程序累计注册会员达232732人,跟进解决求助问题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