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区围绕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区和广佛极点的定位,努力践行“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荔湾所能”忠诚担当,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全会部署,以全区一盘棋的格局,形成上下一心的强大合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呈现“六新”发展。
湾区平台形成“新格局”。总体打造了“235”特色湾区布局。广州市岭南文化中心区(荔湾片区)、荔湾粤港澳大湾区医药健康综合试验区等2个规划方案已由市大湾区领导小组印发实施,白鹅潭商务区、荔湾文商旅活力区、海龙围科创区三大平台均纳入广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制定的有关方案,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新三板华南基地、永庆坊、“省三馆合一”、广州国际医药港等5个项目纳入市大湾区重大项目,平台层级获得进一步提升。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2021年9月广州实验室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临床基地(简称“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正式落成,重点研究重大呼吸道传染病与肺损伤、慢性气道疾病、支气管肺癌、呼吸炎症与免疫性疾病、呼吸变态反应性疾病五大领域。目前临床基地已经与省内各地市超过20家医院签订协同协议,构建呼吸疾病防治网络,提高重大呼吸慢性病全程防治能力,也将为广州实验室提供临床支撑。
新三板华南基地。2019年9月,由全国股转公司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签约共建的新三板广州服务基地揭牌运营。12月9日,全国股转公司正式将新三板广州服务基地升级为全国股转系统华南基地(简称“新三板华南基地”),并在广州市荔湾区举办揭牌仪式。新三板华南基地立足广州,面向珠三角,辐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依托在地化优势,为华南地区各市场主体提供了优质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永庆坊。永庆坊项目深入贯彻“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绣花功夫”唤醒老城市新活力。三年来,永庆坊不断充实其文化内涵,在党建引领下,永庆坊将在地文化艺术与商业运营、建筑物活化相结合,走出了传统文化的特色复兴之路,让城市留住了乡愁,也成为了传播岭南文化的重要窗口。直至今日,永庆坊街区已形成文商旅产居共促共融的历史文化街区。广州市首条非遗街区在此设立,三雕一彩一绣展馆等不断吸引年轻人来此处体验文化的乐趣。
“省三馆合一”。广州白鹅潭畔,临江伫立的广东省“三馆合一”项目(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项目外形宛如一艘停泊在珠江岸边的轮船,建筑东西向长度为350米,建筑高度呈30米至80米叠级而上,寓意满载岭南文化艺术宝盒的巨轮即将扬帆起航。作为省重点建设工程,该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领衔的华南理工大学团队操刀设计。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彰显广东特色、具有国际水平的重大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对建设文化强省,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广州国际医药港。广州国际医药港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地处白鹅潭经济圈,毗邻珠江,是广东省“建设中医药强省”重点项目和广州市“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作为荔湾粤港澳大湾区医药健康综合试验区的重要载体,广州国际医药港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新地标“广州幸福湾”,打造成为健康产业集群发展的高地、企业商家事业成功传承的旺地、全球游客旅游休闲的胜地、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福地。
医药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临床基地正式落成,实现国家级平台零突破,将形成覆盖“临床诊治+科研攻关+产品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全流程创新链条,全力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和研究中心。诞生世界级企业——广药集团全球首家以中医药为主业进入世界500强,集团澳门制药厂建成投产。省重点产业项目广州国际医药港首期“健康方舟”正式运营,700余家企业(商家)成功入驻,积极推动“省域经济广州客厅”建设,形成“北药南下,西药东进,国药出海”的集聚地和窗口,助力荔湾成为大湾区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新高地和全球医药商贸服务中心。广东汉潮中药科技有限公司获评“广东省传统中药创新中心”,建设孵化全国领先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制定中药材国际标准,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医药健康产业业绩数据创新高。2021年,荔湾规模以上医药制造同比增长8.3%,中西药品类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1.8%。医药类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同比增长53.3%,医药材及药品、中药材进口同比分别增长101.1%、117.5%。
岭南文化中心区再创“新成绩”。永庆坊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沙面·西堤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选址西堤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的起点并设信息服务总站。粤剧艺术博物馆被核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列为“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泮塘五约微改造入围“WA城市贡献奖”,成为全市唯一入围项目。
基础设施建设再提“新速度”。如意坊隧道、如意大道、广佛大桥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顺利推进,广钢新城内部道路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进展,建成道路10条并开放使用7公里,鹤洞大桥大中修工程顺利完工并通车,龙溪路升级改造(东段)桥梁工程完成主体施工。沙尾桥恢复全部车道通行。地铁10号线东沙站、广钢新城站等已基本完成征拆。新增5G基站627座,累计建成3720座,基本实现5G信号全覆盖。
湾区营商环境优化再上“新台阶”。高水平决策资政参谋,聘任16名专家学者、企业高管和行业组织负责人组建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咨询委员会,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推动我区优化营商环境整体提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数据分析+智慧监管”模式荣获市“信用创新应用案例”。推行131项改革事项,推动安商稳商工作制度化。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打开,企业新开FT账户41户,资本市场服务港澳、链接全球能力进一步优化增强。扶持力度进一步强化,多个科创平台项目获批市新兴产业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专题)补助资金。
广佛协同发展迈向“新篇章”。荔湾南海共建联席会议机制,围绕两地交通出行通达性、公共服务便捷性、人居环境可持续性等方面,全面统筹重点项目建设。规划设计走在广佛融合前列,联合编制广佛新城、《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先导区建设方案》等多项跨区域发展融合规划。政务互通领先,建设“市民之窗”自助终端48台,与佛山市的“市民之窗”自助终端联通。跨城通办事项共达700多个,基本涵盖了所有法人事项。荔湾区佛山水道、广佛河等7个跨界河涌整治项目稳步推进。
编辑:叶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