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环卫工人李广付,风吹日晒肤色深,中等个头身板硬,下个月底整60。
4月15日,他一赴新市街支援抗疫;4月23日,“无缝衔接”二赴白云湖街大朗村;5月3日,马不停蹄三赴人和镇。直到5月10日结束本轮支援镇街疫情防控环卫清扫消杀任务,返回家中居家观察。这名今年6月底就退休的环卫工人,连续转“战”白云区三个镇街26天。
“马上退休的人了,我们不想安排他去抗疫一线,但拗不过他!”李广付所在的广州市白云区城管局环境服务保障中心主任李萍说:“他的身板和精气神,让你想不到他是差不多60岁的人”。
李广付(左一)和工友在封控区清理垃圾。
每天8小时在路面来来回回流动清扫,他的手机计步显示日超2万步。长年保持体力劳作,他的手脚比很多同龄人麻利。兴许是人际交往简单,眼神里透出心底单纯的清亮。日晒雨淋的户外作业,让他皮肤染上麦麸色的光泽。惟有摘下帽子后头顶稀疏的发量,“暴露”出他的真实年龄。
5月13日,结束居家观察的他,重新回到机场路白云政务服务中心路段的环卫保洁岗位上,在广州本次“最强暴雨”余威带来的风雨中坚守作业,雨披之下蓝色的环卫工作服依然有被洇湿的痕迹,不知是雨水、汗水,抑或兼而有之。
1995年2月来广州务工以前,李广付在河南信阳老家种地,通过老乡介绍到白云区保洁所从事环卫工作,一干就是28年。当年一同南下打工的20多位“小伙伴”,如今只剩下他和另一名工友铆在保洁岗位没挪窝。“俺是个农民,可不得把自个儿负责路段这‘一亩三分地’侍弄好、捯饬好!”
刚入职那会儿,李广付被安排在三元里路段。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三元里周边环境面貌那叫一个“脏乱差”,路面不平、泥土多,大扫把抡起来不可避免扬尘,路过的行人没少递白眼,个别的还出言不逊进行辱骂。但真正考验人的是乱倒砖头等装修废弃物料多,一天下来,李广付所在班组光是砖头都能清理出十车,还得全靠人力手推车和脚踩三轮车拉到几百米外的垃圾点,每天累得直不起腰,但李广付也咬咬牙坚持了下来。“咱不能让人觉得是孬种、看不起”!
朴实、本分、干活卖力、从不偷懒……李广付2006年当上了机场路组副组长。小到捡烟头、铲除牛皮癣,大到统筹路段清洗、应急突击保障任务安排等,李广付都带头干在前,并将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连续3年被单位评为“年度优秀员工”,2011年还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春节很多工友返乡,环卫人手紧缺,他都选择留守广州。入职28年,他在广州也度过了28个春节。除了这几年因为疫情停办大型花市,往年每年大年初一清晨5点就要开始清扫花市收档以后的“残局”。这些年,他还经历了2018年的超强台风“艾云尼”、“山竹”,2021年双台风“狮子山”、“圆规”,为了尽快清理断枝枯叶,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也毫无怨言。面对创文、创卫等环卫突击保障任务,需要起早贪黑加班,他二话不说就干起来。
近年来,由于年纪大了,加上患上颈椎病身体时有不适,他主动请辞副组长一职。在单位排班时,考虑到女同志照顾家庭、深夜回家不安全等因素,他都是主动选择夜班时段。“虽然不当副组长,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不能丢”。作为单位为数不多的党员,他对这个身份和“名头”看得很重。
今年4月以来,疫情在白云区两度肆虐,临近退休的他不顾单位领导和家人劝阻,抢着报名到封管控区支援环卫保洁和垃圾清运。他说:“就算退休,支援抗疫党员也要带好头,我想为我的城市出点力、尽份心。”
在新市街支援疫情防控期间,他从早上5点半忙到晚上9点半,遭遇大雨降温和烈日高温“冰火两重天”,始终坚守岗位作业。4月17日,李广付在汇侨南路公交站附近进行路面保洁时,拾到一张管控区《出户卡》,看到卡上留有登记的手机号码,李广付立即拨打电话联系上失主陈先生予以归还;转战白云湖街大朗村,他和工友组成环卫“三人小组”,及时对封管控区居民的生活垃圾进行消杀、收集、转运“一条龙”,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助力筑牢环卫防线;对人和镇进行彻底清洁消杀任务时,李广付和工友们身穿大白防护服,对相关区域办公室、电梯、办公设备等一一擦拭、消杀,就连空调过滤网都仔细地拆下来,不放过一个角落和细节,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累点也还顶得住,就想人和镇快点好起来”。
李广付(左一)将拾到的《管控区出户卡》归还失主。
“广州变化忒大了,城市道路越来越整洁有序,现在各种机械清扫和转运装备条件好,市民对环卫工作非常关心和认可,称呼我们是‘城市美容师’,我以我的城市为荣!”面临退休,李广付心生感慨,“没想好退休后干啥……有点舍不得离开这个岗位”。
通讯员 易鹏、姚慧
编辑:李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