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2—2026)》正式印发。《行动计划》指出,将积极推动在白云区建设广州第二图书馆,在荔湾区建设广州第三图书馆,在白云区建设广州第二少年儿童图书馆,在海珠区建设广州第三少年儿童图书馆,并深化与广州市科技局、华南理工大学的合作,积极推动广州科技图书馆建设并面向公众开放。
计划指出,到2024年,广州将实现全市中、小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互联互通、社区图书馆有机融合。到2026年,全市建成公共图书馆(分馆)、服务点3000座,实现全市千人均图书馆建筑面积实现47.5平方米,馆藏纸质信息资源人均拥有量3册/件,与社会力量合建分馆300个、校园分馆(服务点)800个,人均到馆次数达到3.3人次,注册读者率力争达到40%,镇街级以上图书馆100%建成智慧型图书馆。
广州图书馆 (图/程贺彬)
建设中的番禺区图书馆新馆,新馆位于番禺区大龙街东兴路
另外,还将积极推进番禺区图书馆、海珠区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积极推动天河区图书馆和荔湾区图书馆新馆立项。鼓励各区图书馆新馆建成后,优先将原有馆舍改建为区级少年儿童图书馆。
依托“图书馆之城”的图书和物流体系实现图书统一采编、统一调配。按“花城市民文化空间”标准打造和升级基层图书馆,融入村居生活场景,提升文化服务的便捷性、体验感、审美度。
白云图书馆
南沙图书馆
更多图书馆可互联互通
共建共享图书馆资源是《行动计划》的一大亮点。《行动计划》提出,实施专题馆藏创建计划。鼓励各级图书馆与政府相关部门、其他公共文化机构等合作,建设有代表性、有特色的专题馆藏。
广州图书馆·地铁番禺广场站分馆位于地铁18号线、22号线番禺广场站站厅
鼓励开放发展多元保障,加强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其他系统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互通互借,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共享渠道,延伸服务轴线,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的新路径,充分调动个人、家庭和各类社会主体的藏书资源。
广州图书馆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要制订《广州市关于推进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室)“馆校合作”实施方案(2022-2024)》,到2024年实现全市中、小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互联互通、社区图书馆有机融合,积极联系在地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共建共享图书馆资源。
建设湾区文献资源高地
计划明确将加强广州和佛山的公共图书馆行业交流与互动,在“公共图书馆广佛通”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广佛文献信息共享和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统一;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公共图书馆网络的交流与合作,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和阅读推广协作机制,共同服务人文湾区建设。
坐落于广佛线—金融高新区站的广佛同城首家共建图书馆——“阅读家”
《行动计划》还提出,利用《广州大典》的优势,系统拓展收集广州及粤港澳大湾区历史文献,强化岭南文化文献保障。做好广州及粤港澳大湾区古籍文献的保护工作,完善区域古籍工作体系、提升古籍工作质量、加快古籍资源转化利用。利用广州纪录片研究展示中心资源优势,收藏、整理中国及广州本土历史影像,展示社会发展历程,传承城市文明与记忆,助推广州建设中国 “纪录片之都”。
广州图书馆 (图/广州图书馆)
打造新时代“诗词之都”
除了推动图书馆布局优化、文献资料管理共享等工作,未来,广州还将结合广州新年诗会、“读懂广州 热爱广州 奉献广州”、少儿版“朗读者”“羊城学堂”等活动,系统规划与诗词相关的资源、服务、活动和读者组织,进一步弘扬诗词文化,全力打造新时代“诗词之都”。
同时,建立阅读推广全城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推广中的引领作用,将全民阅读活动作为“图书馆之城”建设的重要内容。围绕世界读书日、国际儿童图书日、南国书香节、广州读书月以及重大节庆活动,联动全城主办大型主题阅读推广活动,建立全城互通的读者积分激励机制,升级“书香羊城”品牌,打造互生共荣的阅读推广大生态。
预计经过五年发展,广州市将全面建成“图书馆之城”“智慧图书馆之城”和“阅读之城”,敬请期待!
来源:广州女性
编辑:曹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