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针对广州市黄沙水产交易市场曝光一例短斤缺两事件,荔湾区市场监管局联合黄沙水产交易市场、粤恒丰水产品综合批发市场、食中宝食品批发市场、广聚水产市场四家市场主体对市场经营档口进行检查教育,打造放心消费环境,重塑消费者信心。
昨日,本台记者暗访广州市黄沙水产交易市场时发现富源平价海鲜存在短斤缺两行为,市场管理方立即行动,依据《粤恒丰水产市场计量投诉处理及违法惩戒制度》对涉事档口做出罚款2000元和停业整顿七天的“黄牌”警告。今日,为进一步打造良好营商环境,警示市场经营档口,市场管理方加大对涉事档口的处罚力度,将“黄牌”警告改判为“红牌”警告,清退涉事店铺。
广州市黄沙水产交易市场于1994年7月开业,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水产综合市场,每天水产、生鲜交易量都在500吨以上。由于运转车辆出入频繁、人流量巨大、摊档竞争激烈,市场秩序和环境卫生一度不尽如人意。
为此,荔湾市场监管部门曾以专业市场计量乱象整治为切入点,在黄沙水产交易市场片区开展了“民生计量百日攻坚行动”,将扫黑除恶与行业治乱紧密结合,联合森林公安、派出所、城管、社区等部门开展暗访和突击检查,采取白天全场巡查和夜间突击检查相结合及驻场监管等多形式复合监管方式,对违法行为重拳整治,从严从重从快处理,强力整治“价格欺诈、消费欺诈、短斤缺两”等影响民生的痼瘴顽疾,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动扫黑除恶工作长效常治,市场经营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同时,广州市市场监管局与荔湾区市场监管局发布和实施了全国首个《水产市场诚信计量管理规范》团体标准,在水产交易行业率先引入“先行赔付”制度,首提计量器具“五统一”等管理制度,逐步在黄沙地区探索出一套以“行业自律为主、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管新路,充分发挥了水产行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积极作用。
梁仔记水产老板陈仕谋表示水产收购价格受到疫情、台风、物流等多因素的影响会有较大的波动,涨幅最高接近30%,但各店铺基本都会遵守市场经营规定,坚持诚信经营,用新鲜的水产和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回头客,不做一次性买卖。
粤恒丰经营部经理庄文波表示,公司每天会对相关店铺进行两次经营检查,主要检查计量器具是否足称、标签码是否正确、经营场所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并结合随机抽查进一步监督经营店铺诚信经营,使得市场经营秩序更加规范,商品交易更加公平,产品质量更加安全。
荔湾区市场监管局执法科科长吴涛表示,消费者购买海鲜后,可在市场内五处公平秤上进行复秤,打印复秤记录或拍照复秤结果,注意留存支付记录和购物凭证,一旦发生消费纠纷时可作为维权依据。若复秤后发现短斤缺两,可按照票据上市场管理方的名称,打对应电话进行举报,市场方会视情况先行赔付。同样,消费者也可以拨打12345或12315热线进行投诉举报。
接下来,荔湾区市场监管局将约谈黄沙水产交易市场片区所有市场管理主体,通报该起事件并进行警示教育,要求市场管理方加强员工培训,及时处理消费者现场复秤后的投诉举报,避免消费矛盾升级,营造良好的放心消费环境;组织执法力量,采取明察、暗访相结合方式开展黄沙水产市场专项整治,对经营违法行为零容忍、严查处,形成常态化的市场治理机制;针对短斤缺两、价格欺诈、以次充好、海鲜变质、酒楼设定最低消费等群众关切的消费热点问题保持高压严管态势,开展经营秩序大排查和法律法规大宣传,强化守法经营的底线,引导诚信经营的氛围。
诚信经营,古今公理,打开门做生意,就应该以诚为本守法经营,用信取人善待顾客,买卖公平,老幼不欺,若像此次涉事档口一般,只图一时小利,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还将祸及自身,并影响市场的长续发展。诚信不应该只在秤上,还要在心里,只有心里真正有一把诚信经营的秤,才能做好生意,共谋发展。
广东经济科教频道广东社区中心 曹颖
编辑:曹颖